老王:是内江本地人,1997年,在内江糖厂下岗了。老婆前两年也因为身体不好而先走了。小孩在某大学读书,学费非常高。老王身体不好,长期咳嗽。为了让小孩读书,每天到水果市场去当挑夫。
小王:老王的小孩,成绩优秀,某大学在校学生。却每每因为经济压力,吃不好,睡不好,却又不想给父亲带来压力。
刘老板:水果店老板,为人耿直。
刘老板媳妇:小气,尖酸刻薄
小张:跟老王一起挑水果的,生活困难
老王每天早晨6点起床,到市场去挑水果刀水果店刘老板那里。老王风风火火的挑水果到刘老板那里。
刘老板一直对老王很照顾,因为他知道老王的情况,他自己生病,又很瘦弱,小孩还在外地上学,刘老板总是想办法给老王一些帮助。每担子原来是给8元钱,但是刘老板每次都给老王15元。但老王总是不愿意接受。
今天,老王挑水果过来,刘老板还是给老王15元,老王很想接住,但还是推辞了,对老板说“别人都是给的8元钱,我不能收你15元”。刘老板说:好吧,那你再去一趟,这边甘蔗卖的好,你再去给我挑一担过来,老王很高兴,又去市场挑了一担甘蔗过来。刘老板见到老王又挑过来了,拿出10元钱递给老王,随手就从身后拿了一袋5斤的米递给老王,朋友送的,我这里也吃不完,你拿回去吃吧。
老王想拒绝,但是刘老板已经递到了他的手上。
老王千恩万谢的走了。
刘老板的媳妇见刘老板给了老王一袋刚买回来的米,媳妇不高兴了,这个老王,每次你总是多给他钱,他假装不要,你看你看,这么好一袋米,他一下子就要了,你就是嫌弃你给他给的少了。
刘老板没有理睬媳妇,说:不要乱说,别人挺可怜的。能帮点就帮点,都是内江人。
媳妇一副不屑的表情,总认为老王不好。
下午,小王给老王打电话,问了下老王身体的情况,然后说想要订一份英语报纸,需要280元钱。老王很着急,不能耽误小孩的学习啊。但是又苦于没有办法。老王回到了之前的糖厂,他在那里已经下岗了10多年了,那么些年,厂子早就倒闭了,但老王总是很怀念!老王坐在那里吸烟。想办法。
第二天早上,刘老板叫老王和小张两个人去运几担水果过来,小张因为走路走神,把好多水果都摔坏了,老王一看水果摔坏了,心疼死了,小张赶忙求老王,说自己也是刚来水果店这里打工,千万不能丢了这份工作。老王思来想去,最后决定去买一点水果过来填补摔坏的水果。
老王和小张将水果拿回水果店,刘老板给了钱两人就走了。
刘老板媳妇看出了问题,我们进的水果是贴了标签的,为什么变成没贴标签的差的水果了啊。刘老板马上拿称来称,果然发现,水果的分量少了很多,而且也确实不是自己进的高质量的水果。媳妇马上说,你看,我就知道这个老王,短斤缺两的给我们水果,以次充好,看他就一副坏像,他小孩在外面读书,他又是个穷鬼,哪来的钱啊,还不是就靠着坑我们,我们也是小本生意啊!刘老板也很生气,但是没说什么。/
第二天老王去挑水果。刘老板对老王的态度一下子就变的很冷淡。水果挑回来,刘老板不再是草草地看一下,而是认真的检查起来,确认无误后,再给了老王钱。
老王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,但是看着小张期盼的眼神,最终没有说出真相。
老王主动给刘老板说自己不再在这里工作了。想去找份其他的工作,刘老板也没有过多挽留。
丢掉运送水果的工作,只好去抗包(米)非常辛苦。
一天,老王正在抗包的时候,恰巧看到一辆车正要撞向一个小孩,老王奋不顾身地上去救下了小孩,自己却受伤了。这个事迹被电视台做了采访。
刘老板看到了采访,叫上小张,也到医院去看了老王。小王也在老王的病床前。老王处于昏迷状态。小王向刘老板诉说了老王说刘老板对他是如何照顾,总是帮助他,叫小王要学会感恩。小张听到这里,再也忍不住了,说出了因为水果摔坏的实情。刘老板听后很震惊,也觉得很对不起老王。
刘老板下决心,一定要帮助老王把他的小孩把书读完。临走的时候给了小王钱,并告诉小王要好好学习。每月都会定期给他打钱读书。
结尾:小王意外得到消息,说某小孩需要骨髓移植,小王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了某小孩,(回忆父亲小时候给他剥甘蔗)这段爱心继续接力了下去。